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是我国培养冶金工程及材料科 学与工程类人才的重要基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冶金工程和材料工程为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内蒙古自治区“双一流” 建设学科,钢铁冶金和材料加工工程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复合材料与工程和功能材料 7 个本科专业。其中冶金工程是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是自治区“一流”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已先后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职工 141 名,其中,教授 46 人,副教授 37 人博士学位获得者 81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 人,自治区杰出人才 2 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 5 人,自治区青年科技人才 7 人, 自治区“新世纪 321 人才”11 人,自治区“草原英才”20 人,自治区优秀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4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自治区教学名师4 人,自治区教坛新秀 1 人,包头市优秀教师 6 人,包头市劳动模范2人,包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3 人,校级教学名师 4 人。学院拥有国家特支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1 个,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 5 个;包头市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3 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5个。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2 项;现有自治区精品课程 3 门、线下金课 1 门、自治区在线开放课程 2 门。

学院拥有白云鄂博共伴生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轻稀土资源绿色提取与高效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冶金工程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新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先进陶瓷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稀土湿法冶金与轻稀土应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铁电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稀土现代冶金新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和新型无机材料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实验室,以及轻稀土清洁提取与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新型无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拥有内蒙古自治区钢铁冶金流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示金属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模拟仿真教室、国际钢铁大学教学训练平台、钢铁流程实体模型平台、金相显微镜互动教室教学平台等本科生实训平台。

学院具有完善的材料制备、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仪器设备,拥有场发射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X 射线应力分析仪、显微硬度计、钼丝切割机、带锯、蔡司金相显微镜、蔡司矿相显微镜、综合热分析仪、热膨胀仪、高温力学试验机、微区电化学、高频疲劳试验机、冲击试验机、阻抗分析仪、激光粒度仪 LS23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氧氮氢分析仪、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全自动化学吸附分析仪、紫外可见光谱仪、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火花直读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8000 余万元。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1322 项,其中,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创新引导计划项目、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 、自治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21 项。不断拓展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承担企业委托横向合作项目 92 项;科研经费 14045.52 万元。学术成果丰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38 项;发表SCI/EI/ISTP/CSCD 收录学术论文 908 篇,出版编著、译著、专著 46 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1 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奖 3项、科技进步奖 3 项,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 2 项等多项成果获得推广应用。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984 人,其中,本科生 1722 人,硕士研究生 230 人,博士研究生 32 人。学院秉承内蒙古科技大学“百炼成钢”的校训,依托冶金和材料学科优势, 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坚持以“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办学特色,以“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办学精神,营造“学术为本、学业为上、学生为体、学者为魂”的校园文化,坚持教书育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 2019 年设立,学科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材料行业,强调各学科方向紧密结合稀土资源优势,开展稀土在钢铁、镁铝、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形成了“优势资源高性能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稀土陶瓷材料、器件及应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高精度控制及模拟”、“储能新材料基础及应用研究” 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一、招收对象

身心健康、品学兼优,具有博士学位和学历且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 3 年,年龄在 35 周岁以下者可申请进入流动站。本校博士毕业生不得申请进入校内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

具有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或相近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经历(具有从事稀土材料领域研究经历者将优先考虑),具备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能力且学术成果突出。

二、博士后工作期限

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限为 2 年。因科研工作需要延期者,应提交延期申请。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 3 年。

三、研究方向及合作导师博士后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博士后进站审核通过后将确定合作导师名单。

申请者先期与拟合作导师进行联系,沟通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事宜。

四、申请时间安排及程序

招聘人数:3 人。

申请与评选:申请受理时间:2020 年 5 月 18 日至 2020 年 5 月 28 日名单公示:2020 年 6 月初申请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必须用中文或英文完成,包括下列内容:

博士后申请书(见附件);

两封推荐信(必含博士期间导师推荐信一封),推荐人直接将签字推荐信发送至指定邮箱;合作导师的确认函一封(明确招收意见,并就申请人科研学术经历、科研成果、科研能力与自身所从事研究之间的关系、申请人综合素质、拟进站从事研究计划内容、合作导师为申请人提供的科研条件和支撑等方面做出说明)。

申请材料提交截止日期

请将所有申请材料(不含两封推荐信)存储为一个PDF 格式的文件,于 2020 年 5 月 28 日前发送至指定邮箱nkdcyxyxkb@163.com。不完整的申请材料将不予受理。

五、审核、录取、通知

本站对申请者的报名材料进行资格初审。对初审获得通过的申请者,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进行面试考核。

本站将在公示结束后以邮件通知申请者,申请者根据邮件规定的时间按程序提交博士后进站申请,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备案后,我站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发放《博士后录用通知书》。申请者根据录用通知书中的时间办理报到手续。

六、博士后待遇

我站与博士后研究人员签订协议,根据相关规定提供工资、社保、就餐、办公场所。

七、博士后工作分配

博士后在站工作期满,经考核合格,颁发博士后证书。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定向、委培,与原单位签有协议的博士后, 回原单位工作。现役军人在站工作期满后就业,按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有关规定办理。

八、联系方式

材料与冶金学院学科办 张老师:0472-5951571

0571-87853702
点击咨询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