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系简介
北京大学的工科教育历史悠久,1910年3月即组织了工学院(当时称工科分科大学),1946年到1952年工学院的办学取得了很大成绩,曾在工学院工作过或学习过的院友中,共有23人在新中国的教育、科研领域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工学院的建制取消。同年,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及其他著名学者共同创立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力学专业。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力学系在教学、科研和基础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力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其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16位系友,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院士的3位系友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2005年2月,北京大学决定利用自身强大的理科、医科以及人文科学的综合学科优势,重新创建工学院。2006年,北大力学系加入工学院。
工学院自重建开始就从高起点出发,立足于尖端科技、交叉学科,着眼于未来工程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方向,面向国家迫切需要及关系国家中长远经济发展的科学与技术进行研发。学院现有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业工程与管理系、航空航天系以及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共6个系和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近20个研究机构。同时还包括北京大学工程与新兴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中心、北京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究中心等跨学科机构。在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合作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多数学科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的已经进入世界先进学科的行列。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其中,力学入选A+学科。
工学院以建设世界一流工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十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学科建设要求,规划教师队伍,采用与国际接轨的人事体制。目前,全职教研系列教师107人,其中院士3人、讲席教授4人、长江学者14人、杰青25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17人、青年长江6人。
发展理念:工学院以建设高起点、高质量、高层次的工学院为目标,致力于把工学院建成国家工程科学教育的中心、未来工程技术的研发中心、工程领导人和企业家的教育和培训中心、国家工程政策研究中心、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源头;工学院面向未来尖端新技术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新兴和可替代能源、生物医学工程、新材料、自然资源和环境工程、航空航天、海洋技术,工业与系统工程,研究与解决国家迫切需要的科学和技术研发以及关系国家中长远经济发展的需要。
主要研究领域:力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资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海洋工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
二、岗位设置
招聘职位 |
职位系列 |
岗位职责 |
应聘条件 |
人数 |
联系方式 |
助理教授/副教授/长聘副教授/教授 |
教研系列 |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
青年教师:1)具有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具有海外科研工作经历;2)在海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3)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及团队精神;4)取得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为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 资深教师:1)海外优秀教学科研人员;2)国内优秀教学科研人员;3)在国外一流大学已获得教授职位,取得优异科研成果的资深教授。 |
5 |
联系人:刘文 联系电话:62756992 电子邮箱:hr@coe.pku.edu.cn 联系地址和邮编:北京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工学院,100871 |
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
研究技术系列 |
科学研究 |
1)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及团队精神;3)具有很好的研究工作经历,取得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4)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5)具有国家课题申请经验及执行能力。 |
5 |
|
教学副教授 |
教学系列 |
1. 承担全球工学重大挑战学者计划讲座课程教学工作; 2. 承担世界课堂英文课程教学工作; 3.承担国际交流项目暑期课程教学及野外实习; 4. 负责本院优秀本科生全球高校交流派出工作。 |
1)、具有相关理工科博士学位;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学术道德和职业精神;3)、有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4)、具有任讲师2 年以上教育教学经历;5)、能够承担重要基础课或公共课的教学,完成要求的教学工作量,并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应具有较强承担国际化教学任务的能力;6)、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过省部级以上或相当层次的教学改革、建设项目;7)、具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 |
1 |
三、应聘材料
1)个人申请书(需明确申请职位、预计来校时间等)。
2)个人详细履历(包括任职证明、教学陈述、研究陈述等)。
3)个人已发表或已接受发表的论文目录。
4)个人未来3-5年学术工作计划。
5)三封及以上独立专家的推荐信,另外可提供导师或合作导师的推荐信;
申请长聘职位(教授或长聘副教授)的,学院会参照Tenure评估 要求进行外送同行评审,个人可提供部分建议名单,由我院直接联系。
6)其它材料(如获奖证书、任职通知等)。